在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文兴眼中,“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可以说是纺织界的引领者,对纺织教育教学发展和纺织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纺织之光”奖在广大纺织类院校师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影响度,能够激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同时影响到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去潜心做科研。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联教师奖和学生奖,也是对获奖师生专业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肯定。行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通过“纺织之光”学生奖的激励,能够让学生了解纺织服装行业、热爱纺织服装行业,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投身于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

  浙江理工大学是全国纺织类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从2008年开始,该校设立了“纺织之光”教师奖,用于奖励该校在纺织、服装、染整、纤维材料、纺织机械、纺织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或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及有特殊贡献的教育管理干部,截至目前共有近30位教师获此荣誉。他们都是奋战在纺织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岗位上的优秀教职工代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赢得了师生的好评。此外,该校学生从1997年开始接受奖励,奖励了近400名学生。

  奖项成为表彰先进个人、激励师生奋进的重要载体之一,很好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广大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获奖的师生以此为荣,在之后的工作中一直发挥着激励作用,许多获奖者成为了纺织领域的骨干栋梁之才,为纺织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与此同时,该校纺织教育的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为纺织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传播、推广到行业企业,促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为止,该校已在相关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比如“‘纺织非遗+’多层次纺织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纺织之光”2021年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昌模式改革”“依托学科基础、对接产业需求、‘政-校-行企’协同、培养具创新复合型丝路人才”项目获2019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教研项目是纺织工程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纺织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经验,具有一定示范效应,为进一步推进纺织教育教学改革走向纵深、为全面提高纺织教学水平和纺织人才培养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响应时代需求,

  优化升级纺织专业培养模式

  谈及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纺织院校教育的影响,陈文兴表示,近年来,教育领域一个很显著和重要的变化就是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愈加紧密,教育服务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原始创新主战场,每年获得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破解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这就要求高等工程教育注重工程实践,教师要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更是要积极为学生去企业实习、去接近产业创造条件。学校纺织相关专业很重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引入本地及周边优质的企业资源,构建科教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地、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多主体协同育人。目前,学校已经与十余个地方政府和一批龙头骨干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课内实践教学及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参观认识、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该校也有效利用地方研究院,如绍兴柯桥研究院、桐乡研究院、上虞研究院等,作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的平台。

  谈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陈文兴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对于纺织类专业来说,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实践基地、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期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品格,培养既具有高超纺织技能、又具有高度纺织忠诚度的专门人才。

  提高师生专业技能,

  助力纺织领域人才建设

  陈文兴表达了未来行业人才建设的愿景及对高校师生的期望。对于高校来说,未来纺织领域人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要建强平台,有效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效能。一方面,要聚焦学科新需求,发挥现有的大项目大平台的吸引效应,汇聚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更高能级人才发展平台,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工程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纺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没有工程实践环节做支撑,教学中理论就容易脱离实际,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因此也无法把纺织产业的新技术带到课堂教给学生。

  纺织行业是浙江省的四大万亿产业之一,也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陈文兴希望浙江理工大学的师生们能共同以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契机,围绕国家建设纺织强国的战略以及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需要,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为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理工的贡献。

  此外,陈文兴对学生们说,纺织是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从这个专业毕业走出去的学生,很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的扎根在科研一线,成了专业内有名的专家学者,有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成了企业的高管或者创立了公司,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纺织强国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期待广大学子成为他们的同行人,在纺织领域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获奖教师:

  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目光,

  就是坚持教育事业的动力

  2002年3月,徐宇清进入浙江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先后在教务处、服装学院教科办等岗位工作。作为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在21年的工作中,始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践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工作勤奋踏实,认真负责,开拓创新,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悉心为师生服务,指导老师们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题,赢得了师生的认可与肯定。多年来,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和优秀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20年获“纺织之光”教师奖。2021年上半年,由于岗位工作变动,徐宇清到了服装学院教科办,离一线更近了,教学管理工作比起教务处而言,更为繁琐、具体。到了服院,刚好碰到2021年“纺织之光”中纺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学院老师申报的积极性很高,共申报了17项教学成果奖,他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申报经验,一对一地帮助老师们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最终17项成果全部获奖。

  从2007年6月进入浙江理工大学工作,戚栋明已经从事高等教育15年了,一直以来,他潜心教学科研工作,深受师生好评。对戚栋明来说,一直激励他从事并热爱教育事业的是课堂上学生们渴求知识的那种眼光,“每当你抛出一个问题来,大家就都很有好奇心、很兴奋的这种状态,对老师来讲是很大的一种鼓励。”戚栋明长期从事纺织品功能整理,在功能物质胶囊化及涂层微相结构调控方面形成学术标签和行业影响力。2021年,戚栋明荣获“纺织之光”教师奖。

  2016年获得教师奖的傅雅琴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专业都属于纺织,她与纺织有不解之缘。她热爱纺织教育,作为专业负责人,在2008年提出了“全优培养”的本科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2021年,该成果获得了“纺织之光”教育成果一等奖;她负责的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并成为国家一流专业;作为专业课教师,我希望能公平对待学生的成绩,她教授的专业课,十几年来,一直采用的是“一人一卷”模式,克服学生侥幸心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相关的案例获得了浙江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郭玉海是2010年教师奖获得者,他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需求引导、教研协同、校企联动的创新型工程应用非织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由于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视和改革,他培养出的学生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一些学生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青年才俊和领军人物。

  获奖学生: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纺织人不懈奋斗

  高隽婷是浙江理工大学2018级材料工程专业学生,2020年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激励了她继续求学,目前高隽婷在浙江理工大学读博,继续科研之路。高隽婷认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纺织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者平台作用,设立的奖项是纺织行业对于纺织从业者的最高认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纺织人不懈奋斗。

  当初选择材料工程专业是因为高隽婷一直都对纺织领域十分感兴趣,为了学好这个专业,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新的领域,遇到困难也不选择退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问题。在校期间,高隽婷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实验失败进行不下去,需要更换课题的时候,但是经过她的努力,实验最终成功了,她表示,坚持还是很重要的,不能轻易放弃。她觉得,碰到困难焦虑时,她会选择短暂的放松一下,冷静下来再去想解决的办法,因为焦虑的时候往往是没办法思考的。

  高隽婷希望纺织行业能走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纺织之光”基金会能越办越大,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纺织业者不断开拓创新。

  郭胜是浙江理工大学2006级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郭胜获得了许多奖学金,给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10年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郭胜表示,能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是对自己专业选择的鼓励和认可,也对他的学习和在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罗明军是浙江理工大学2015级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他表示,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首先解决的是生活上的经济问题,能够更加有能力做自己想要做的事。2018年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也成为罗明军简历中一个闪光点,对他的实习起到了很大帮助。罗明军认为,“纺织之光”基金会起到了启蒙和引领的作用,能够很好的给纺织人提供指引,明确就业方向,给予扶持。

  马佳慧2018年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并作为代表上台领奖,她表示,“这次获奖让我更加认识到了‘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的含义,也让我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的努力和主动,以更好的成绩来报答“纺织之光”以及学校对我的肯定。也让我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有了更多的自信和面对未来的勇气,相信无论再难的路,被肯定的自己一定可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做到最好。”

  谈及当初选择专业时,来自山西的马佳慧表示,一是自己比较喜欢化学,二是想到南方来开拓一下视野,后来了解到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并且前身是蚕学馆,纺织材料方面很强,所以就选择了材料专业。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马佳慧始终坚持不懂就学,不懂就问,坚持所有的作业完成后都举一反三,考试前一个月对整个课本进行梳理和复习并形成自己的考点整理册。同时由于科研是材料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也认真上好每次实验课,有时间就到导师的实验室协助师兄师姐进行实验,争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学习这一专业。

  对纺织行业、纺织之光基金会、母校和师弟师妹们,马佳慧写下一句寄语:向未来张望的时光,或许孤独而漫长。但请相信,努力过后,一定会是晴朗,一定可以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