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进一步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纺织行业如何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纺织行业应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做好五方面工作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孙瑞哲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纺织行业需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是形成新投入产出关系、打造新发展范式的根基。纺织行业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要把握产业技术前沿趋势,强化基础创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基础创新到应用创新的有效转化。

  二是延展融合创新空间。技术创新、场景延展加速了产业边界消融和资源要素重组,融合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走向深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塑造产业未来、未来产业。

  三是提升设计创新价值。纺织服装具有文化属性,设计创新能力决定了文化表达水平。创意设计将情感价值、美学价值和体验价值转化为产品价值与品牌价值,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纺织行业要把握住文化自信提升的历史时机,深化文化挖掘与转化,激活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基因,以具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时代特征的设计,打造风格、形成价值。

  四是推动数字创新融合。数字经济推动要素、资源更新和流程、场景再造,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生产模式革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加速知识创造进程,深刻改变创新创意方式。纺织行业要以全流程、全场景、全触点、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重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五是构筑绿色创新未来。当前,要素资源加速向绿色经济集聚,绿色发展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选择。纺织行业要综合理念与实践、平衡现实与未来,加快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聚焦“三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孙瑞哲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纺织行业要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关键因素,积极适应变化,赢得主动。

  一是要适应要素格局新变化。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原料、能源紧张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持续凸显,围绕资源要素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成为重要趋势。纺织行业要依托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进程,加强要素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增强资源整合能力。

  二是顺应实力要求新变化。在科技革新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对于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影响弱化,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创新生态成为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和发展韧性的重要来源。面向未来,纺织行业保障供应链稳定,需要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势,强化体系优势,增强自主创新和高端制造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应对国际合作规则新变化。世界格局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带来全球规则重塑,数字贸易成为双边、多边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被发达国家纳入企业供应链管理要求,“碳关税”正在进入实施的过渡期。纺织行业在复杂形势下要坚持积极融入国际合作,应对规则调整。

  “两头发力”推动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

  孙瑞哲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动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时期,纺织行业要加快融入国家重大区域经济战略,适应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在产业升级发展与转移、承接中构筑发展新优势。

  一是在区域协同中推进布局转移。流域经济是产业跨区域布局的重要场景。纺织行业要在流域经济战略框架下,推动以大型企业、重大项目为牵引的跨区域转移,以产业布局优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此外,城市群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纺织行业要结合城市更新、产业更替的进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高端制造中心,形成全球影响力和引领力。

  二是在城乡融合中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纺织行业现阶段约70%的产业集群仍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未来要利用好城乡要素流动制度基本打通、乡村资源活动逐步激发的有利时机,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边疆省份县域、镇域地区转移布局,以民生产业服务民生改善,推动共同富裕、边疆稳定。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加快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孙瑞哲表示,2023年,纺织行业将迎来全面释放发展韧性的新契机,纺织行业要坚定信心、稳中求进、砥砺奋进、破浪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彰显行业力量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