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间,棉农期待已久的新三年目标价格政策实施措施终于落地,目标价水平维持18600,补贴产量缩减到510万吨,更大范围内实施质量补贴……新政策“落地有声”,来听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毛树春专家的解读。毛主任是长期研究棉花栽培和棉花产业发展战略的资深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去年组织出版了《新疆绿洲棉花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他用“四个引导”解读新一轮的目标价格政策。

  一是引导提质增效,走质量兴棉之路。质量补贴从试点到全覆盖,有利于补齐机采棉的品质短板,解决疆棉“高价低质”的诟病,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提高竞争力。近几年,新疆地方和兵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主抓机采棉的清洁度、一致性、早熟性和“一地一种”等做法,高品质原棉(长度、强度双“28.5”、马克隆值3.7-4.6)比例提高,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并与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十四五”高品质棉花带建设相结合同步推进。

  二是引导降低生产成本,走绿色兴棉之路。目标价仍为每吨18600元,没有回应生产成本的上涨而提高价格水平的呼声。高投入、高成本、高产值和高收益是绿洲棉花生产的基本特征。近几年,绿洲棉花生产成本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物化成本上涨很快,化肥、农药、地膜、种子、滴灌材料、灌溉水和机械作业的费用都在增加,人工费用上涨也很快。要通过生产条件的改善、机械化植棉的推进和科技进步来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引导退地减水,走可持续生产之路。这次设定固定补贴产量510万吨,按截止到2023年4月17日公检数据,2022年新疆累计公检613.4万吨,补贴产量至少减少100万吨,预计退减棉田面积600多万亩,这与“十四五”新疆“河(湖)令”农业用水占比从95%下降到90%相呼应,也与棉花生产保护区规划面积相呼应。长期看,定量补贴将有利于遏制棉田面积的无限扩大,减轻绿洲农业水地平衡的博弈。以水定地,适度规模是绿洲农业和棉花可持续生产的基本遵循。

  四是引导建立统一市场,全面推行地方和兵团的籽棉交售互交互认,有利于减少管控环节,降低社会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