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江浙等地部分棉纱贸易企业反馈,随近期郑棉主力CF2309合约持续在16500-17000元/吨区间盘整,沿海地区针织、机织企业开机率逐渐下降并对棉纱询价/补库减少;再加上进口棉纱的冲击和一些中间商库存偏大等因素影响,棉纱报价率先出现疲软、小幅回调迹象,尤其OE纱、C40S及以下支数中低配环锭纺纱,而50S及以上高支纱报价高位企稳,纱厂、布厂仍有排单。
棉纺企业棉纱出厂价是否跟进下调值得关注:一方面自6月上旬以来国内棉花期现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低支、中支纱即期产销出现亏损(高支纱高配纱利润虽大幅压缩,但并未倒挂),因此即使贸易商、中间商棉纱报价下调,纺企跟进的难度也比较大;另一方面6月上中旬部分纺企棉纱出厂报价刚刚被动上调500-1000元/吨(实际成交仅上浮300-500元/吨),如果再次回落,不仅前期订单执行难度大,而且布厂、中间商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驱使下,更不肯轻易下单。
江苏徐州某5万锭纱厂表示,郑棉主力合约不跌至16000元吨以下,没有调整棉纱报价的打算,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目前棉纱线库存已增至22天以上,逐渐实施减产,以降低棉花、棉纱库存大量占压流动资金,部分职工端午假期延长至一周左右。
部分纺企认为,6/7月份内需订单逐渐回落的迹象比较明显,虽然与前两年疫情期间相比呈“淡季未淡,产销稍好”的局面,但主要是由后疫情时代需求集中释放所致;而近期国内棉花价格大涨、棉花与替代品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价差明显扩大、纺企成本压力难以有效向下游终端传递,内外棉花价差顺挂幅度再次扩大至1500元/吨以上等等不利因素,使纺企不得不在降产能、回笼资金、减库存或转产混纺纱等等方面做文章,以期渡过当前内销、外贸订单“青黄不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