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山东等地几家棉纺织企业反馈,进入7月下旬,大部分纺服企业2023年秋冬季订单逐渐进入收尾阶段,以补单、小单、急单为主,因此6、7月份询价/成交相对稍好的粗支纱/OE纱、粘棉混纺、涤粘混纺纱等出货也有所减缓,内需淡季特征越来越明显(暑期旅游火热虽对酒店床上用品等订单增多,但不改变整体形势);而2023年三、四季度纺服出口订单仍处于“高预期,弱现实”的状态,因此中小企业或仅靠老客户勉强支撑,维持开机率在50%-70%;或通过适度减产、阶段性停产来缓解纱线累库,企业现金流压力。

  对于转产、扩产化纤纱及混纺纱(主要是涤棉纱、涤粘纱),中小纺企大多很谨慎,一方面目前纯涤纱、人棉纱、混纺纱等产能也处于“过饱和”状态,成本与售价倒挂并不少见,新增产能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生产对部分小纺企而言转产混纺纱需要进行技改,除了设备、工艺水平提高外,还要有熟练的职工,需要一定投入,企业需要核算投入、产出的利弊。从调查来看,7月下旬以来,内地库3128B(强力28-29CN/TEX)新疆机采棉与1.4D*38mm直纺涤纶短纤、1.5D*38mm粘胶短纤的价差达到10500-10600元/吨、5350-5500元/吨,处于近几年偏高水平。

  从部分棉纱贸易商、纺企的估算来看,截止目前广东、江浙、山东、河北等轻纺市场棉纱库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贸易商、中间商3-6月份囤货所致),其中仅佛山+南通市场棉纱线库存总量预计突破100万吨,因此即使7月份以来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小纱厂减产停产的势头比较明显,但棉纱供应却仍非常充足。由于6月份以来虽然棉花期现价格大幅上涨,但棉纱无论出厂价还是市场成交仅试探性上浮200-300元/吨(部分纺企即期利润快速压缩、吞噬,40S及以下支数棉纱亏损幅度达到1000-1500元/吨),远远达不到棉纱贸易企业出货的预期(考虑到财务成本、仓储费用、短倒等等支出,一些贸易商不仅没有利润反而亏损);再加上对2023/24年度国内棉价高位运行、纺服行业“金九银十”的期待,贸易商持货沽涨、宁缺勿滥的心态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