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上海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陆续派出多个青年工作小组,从广袤的非洲大地到新兴的拉美市场,不断拓展新领域。

  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提着样品袋,身上还背着一台电脑,穿梭在环境简陋的终端市场……这是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青年职工们在非洲的工作日常。作为一家成立66年的老牌专业外贸公司,2023年纺织品公司陆续派出多个青年工作小组,从广袤的非洲大地到新兴的拉美市场,布局新市场,拓展新领域。其中,金波、陆凌华、费舰、魏绮和陈震等5位青年勇闯非洲,重新开启阔别3年之久的非洲外贸之行。

  “走出去”抢订单实现产业链集成

  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外贸保稳提质等10项行动,全力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寻求新的业务突破口,成了摆在纺织品公司眼前的新难题,而开拓非洲市场成了公司迎难而上、直面挑战的解决方法。

  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去年在非洲销售额近1.2亿美元,计划到“十四五”达到1.5亿美元。深度拓展非洲市场的关键就是将销售做到细分市场去,做到终端市场去。东方国际集团副总裁、原纺织品公司执行董事朱毅介绍:“我们派往非洲的小组主要任务是甄别优选非洲各个主要面料集散地,尝试进行贸易布点,建立销售网络。结合市场成熟程度等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批发销售点和海外仓,以此为载体充分融入当地内陆市场。”

  纺织品公司“走出去”的模式不仅为了“抢订单”,更是为了实现公司在非洲产业链的打通和集成,以此形成“市场订单+生产集成+供应链组织优化”的拓展模式。

  随之而来的是一支支年轻的“尖刀团队”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勇闯非洲。他们有过被陌生人行“注目礼”的经历;也有过顶着发热、腹泻,依然坚持跑市场的经历。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自己就是公司开拓非洲市场的“特种兵”。

  “资深老兵”地毯式扫街重拾非洲市场业务

  3月12日深夜,浦东国际机场,金波挥别家人,登上了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航班。抵达的第二天,来不及倒时差,他马不停蹄地开始拜访客户,频频出入当地最大的纺织品市场和老客户们的工厂、办公室。为了尽可能多地带上样品,原本带着挂钩、长宽1米的布料,被裁剪成了A4纸大小,再装订成册,塞进两个28寸旅行箱。相比之下,他个人的行李箱就简单多了,几件POLO衫、衬衫和长裤,就是全部。“这次要跑的客户多。男生嘛,少带两件衣服没关系,多带一本样品册,也许就会多一个新的订单。”他笑着说道。

  深耕非洲市场,是纺织品公司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和外贸综改方案的重中之重。相比金波的首次出行,从业20年的“老外贸”陆凌华今年上半年已经是第二次去到非洲大陆。三年未曾踏上非洲土地,当地市场变化很快。因此年初与客户面谈并考察市场后,他又收集到了不少新需求。“回来后,把这些需求整理消化,再带去有针对性的新产品,目标就是敲定最终的合作。”他信心满满。

  非洲是没有大型展会的,业务员想要“拉新”,就必须进行地毯式“扫街”。为了开拓业务,90后业务员陈震一待就是5个多月。他不顾舟车劳顿,实地走访了8个国家近20个二、三级贸易市场,白天“逛”市场,晚上“做功课”。面对客户的各种询价,他灵活变通,对答如流;面对客户的举棋不定,他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本着共赢的目标,陈震给客户提出最专业、最实际、最诚恳的建议,有时甚至宁可自己暂时不赚钱,也绝不能让客户吃亏,只为收获回头客。

  “年轻尖兵”独具一格创新业务营销方式

  虽然是此次出访团队中唯一一名“女将”,但年轻的外销员魏绮早已不是第一次跑非洲市场。她不仅有过人的胆识,更始终保持着学习和开拓的精神。在业务上她孜孜不倦地耕耘,凭借自身出色的业务技能和敬业的工作态度,从一名进出口业务小白成长为团队的业务骨干,所经营的产品范围也从传统基础面料,拓展到居家家纺类产品,以及国外医护类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的功能性面料。

  团队中还有一名充满热情的青年外销员费舰。为了推广公司自主品牌,他一次次踏上非洲热土,一台手提电脑和出差用的两个拉杆箱就是他的“全世界”。从2014年工作伊始他便带上“全世界”走向非洲,首次出访就成交了6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作为一线外销员,费舰始终秉承着“面对面交流建立起来的信任更牢固、效果也更好”的工作理念,敢闯敢拼,不怕吃苦,勇于钻研市场,开发新品种。

  回忆开拓非洲市场的经历,他们虽备尝艰辛,却不乏热爱:“其实我们挺喜欢去非洲的,更喜欢同非洲人民打交道,他们淳朴、简单!”依靠各自的人格魅力,这群青年“特种兵”努力赢得非洲市场的青睐。他们相信,通过细心地洞察,认真地做事,用正确的理念、对的方法,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未来,纺织品公司将继续走出去、沉下去、深进去,用单体优势搭建出更高效团队,携手应对挑战,共同描绘发展蓝图,将外贸转型和干事热情落在实处。公司将鼓励更多80、90后年轻职工走出舒适区、走出上海,到艰苦地方开辟更多新的市场,不断开拓创新能力,提效降本寻找业务领域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