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织行业曾占到柳州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时风”牌花布、“海燕”“花篮”牌针织汗衫、“金凤”牌毛巾等纺织服装品牌曾均闻名国内。

  为重振纺织行业,柳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服装产业,承接柳州大部分服装产业生产的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于2018年在柳北工业园区开工建设。随着361°核心供应商广西桂卓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柳州30年老品牌红裳服饰等企业入驻投产,聚集效应日渐显现。

  随着产能不断释放,柳产纺织品再次占据行业市场,据7月30日柳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柳州市经济数据显示,柳产服装产品产量增长225.7%。

  规上企业释放产能带动纺织产业发展

  7月28日上午10时59分,柳州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室外温度已超过40℃。

  此时,位于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二期园区内的广西桂卓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广西桂卓公司”)生产区空调车间内,700名员工在智能智造车间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制作冬季的棉衣、羽绒服等产品。

  “员工掌握的操作技能越高,为制衣企业带来的产值就越高,员工的收入也就越来越高。”广西桂卓公司刘德国主管说,广西桂卓公司作为361°品牌的核心供应商,2021年成立以来,订单充足。

  作为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引进的纺织龙头企业,广西桂卓公司从最初的300多名员工,到现在发展成700多名。该公司一期有26个组生产线,上半年,产值已达9000万元。随着二期生产线和人员的增加,公司对完成2.2亿的年度生产目标很有信心。而即将投入的二期会增加26个组,最终的计划是员工能达到1500个,年产值将达到4.5亿元。

  随着入驻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产能释放,有效带动当地纺织产业用工、技术等发展。

  纺织品牌聚集形成“1+1>2”效应

  在老柳州人的记忆中,柳北区一直是柳州重要的纺织产业区,其中一棉、二棉、床单厂、毛巾厂等都是知名的纺织生产企业都各自拥有知名品牌。随着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投产,不少纺织品牌生产企业陆续搬迁入园,形成“1+1>2”的聚集效应。

  7月31日下午,位于柳北区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内的柳州市红裳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红裳服饰”),一辆快递汽车正在装运红裳服饰当天的货品,由于红裳服饰每次快递的货品数量不固定,因此享受了和工业园区其他企业共享拼车快递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今年加大线上电商业务的红裳服饰来说,是节约成本的难得利好。

  已入驻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3年的广西柳州市博慧纺织品有限公司(简称“博慧纺织”),7月30日下午的生产线,已全部上马了冬季服装。而在该企业一楼的仓储式门店里,全是打折促销的T恤等夏装,吸引驱车前来购买的顾客。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博慧纺织董事长杨文珍说,该企业以生产十字绣、家居服等产品为主体,目前已形成一楼仓储门面、二三四楼生产区和物料区、五楼电商经营区的生产经营格局。这种生产模式,将直营店面和制作工厂形成“前店后厂”一条线贯穿起来,提升了生产效益,节约了经营成本。

  作为柳州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的杨文珍认为,纺织行业发展,需要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柳州纺织生产企业入驻产业园越多,更能增强产业互补,让柳州纺织产业形成“1+1>2”的矛聚集效应。

  利好持续释放纺织业稳步前行

  刚刚过去的7月,除了公布上半年柳州市服装产品产呈增长225.7%的喜人数据外,同时也陆续发布了一些涉及当地纺织产业发展的消息。

  7月3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3年第一批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其中广西唯一的现代轻工纺织项目是柳州三耀服装科技产业园项目。这个项目落户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将于2024年底竣工,未来将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设抗菌环保面料服装品、西服、衬衣等各类高端服装服饰制品的智能工厂。

  7月20日,位于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内的白莹·科创产业园(服装)开园,总投资2亿元,包含1栋办公楼、6栋标准厂房,目前已入驻企业19家,以服装、科技型企业为主。

  以上数据和迹象表明,承接大部分柳州纺织品产业的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发展迅猛,目前已有近30家企业入驻,在建项目7个,其中服装产业园四期、浩耀、君正等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基础建设,嘉元、红裳项目厂房均已封顶。

  柳州纺织产业聚集效应日渐显现,在发展快车道上稳步前进。

  “下一步柳北服装产业将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产生集聚效应发展。”柳北工业园区管委会综管办副主任黎佐妮说,园区将通过打造企业服务日活动,给入驻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网络电商安全宣传等多种服务,吸引更多纺织企业入驻园区,打造立足广西、辐射西南的现代化服装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