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南县松新镇碧窝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围绕“宜居宜业、富民强村”思路,因地制宜,兴办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碧窝村旧貌换新颜,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5A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激发蚕桑新动力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全村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收入不断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碧窝村村党委书记冯啟良自豪地说道。

  碧窝村党委坚持“抓班子、理思路、强管理、谋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群众发展致富,形成了以蚕桑为主、畜牧为辅的产业结构。碧窝村产业以蚕桑为主,为全省养蚕第一大村,全村因“户无余土桑满庄、遍野金叶无穷碧”而得名“碧窝”。

  碧窝村作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打响中国蚕桑第一村的口号,连续多年获得全县蚕茧总产第一、人均产茧第一等称号。2022年,全村年养蚕11355张,产茧50.6万公斤,实现产值253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690元。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创新业

  碧窝村积极建设“碧窝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把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发展蚕桑支柱产业,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全国桑蚕文化“第一村”。

  该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基地核心区建设现代蚕桑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蚕桑观光走廊、蚕桑风光观景台和蚕桑文化墙以及园区门户区,通过蚕桑文化主题展示,将园区农业板块与现代休闲旅游相融合,实现产业发展一产带三产融合发展。

  同时,打造“蚕桑+食用菌”的新兴产业基地,实现桑枝碎末到食用菌的转化,重点选育推广姬菇、秀珍菇、香菇、猴头菇、木耳等优良品种。目前,基地年产桑枝食用菌包可达1000万棒,食用菌年产能7500吨。

  干群一心,乡村旧貌换新颜

  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面对大量资金的需求,碧窝村“两委”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主动站了出来,通过村级补助、群众自筹等多渠道、多方式筹措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0余万元。

  “你出资金我出力,人人奉献齐努力”,村民们被广泛动员起来打扫街面、收拾垃圾、清理杂草……一场地毯式的大扫除全面铺开,全村创建州级最美家庭1户,州级最美家庭标兵1户,县级洁美家庭44户,村级洁美家庭364户。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近500户,全村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如今的碧窝村道路净了、庭院美了、村庄绿了,到处洋溢着和美幸福新农村的氛围,环境好了,村民笑了。”碧窝村村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