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家工厂“无限期”关闭
孟加拉国《曙光报》网站14日报道称,该国服装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封锁了首都达卡市米尔普尔区的部分街道,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孟加拉国服装工人的示威活动已持续了几周。在10月22日的工资委员会会议上,工人代表提议将最低工资提高为20393塔卡(1塔卡约合0.065元人民币),而企业主则仅愿将最低工资定为10400塔卡。劳资分歧严重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抗议活动。该国官员称,因为罢工,服装制造商“无限期”关闭了约150家工厂。
了解当地情况的中企人士周女士近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孟加拉国这次的纺织业工人抗议活动不能算暴乱,因为该国每次大选前都会出现一波涨薪潮。罢工工人比较温和,一般不攻击工厂,而且罢工出现的区域基本上集中在非经济区,出口加工区较少受到影响,孟加拉国整体安全情况仍可控。
孟加拉国是世界第二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对其经济增长、就业和外汇收入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该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纺织业生产产值占孟加拉国GDP总值的13%以上。但孟加拉国400万服装工人中有许多人处境艰难,尤其是大部分女性工人,她们最低月薪仅为8300塔卡左右。
成本优势在减小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政府对纺织业的政策扶持等因素帮助孟加拉国建立起强大的服装生产线和供应链,但该国纺织业仍面临着重重挑战。在孟加拉国做纺织服装生意的中国老板李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孟加拉国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涨,涨幅高于其他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若此次达成涨薪协议,孟加拉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被削弱。在东南亚和南亚的纺织服装业中,存在一定的“鄙视链”,一些国家被认为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较高的位置,而另外一些国家则被视为相对低端。李先生认为,孟加拉国的纺织业主要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但外界有声音称,该国已从相对较低端往中高端升级,在“鄙视链”中处于中游水平。
此外,孟加拉国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原材料又依赖进口,进一步推高了服装的生产成本。周女士告诉记者,孟加拉国95%的纺织工业用棉、80%的织布用纱和70%多的印染用坯布都需要进口,而该国水电气供应、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薄弱,从达卡内陆集装箱码头发送一个20英尺的集装箱至吉大港,最少需要花费250美元,耗时30个小时以上。
回流中国可能性不大
成本升高、工人抗议可能引发孟加拉国的纺织业外流,但李先生认为,产业回流到中国的可能性较低。若孟加拉国纺织业遇到严重问题,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可能会成为替代选择,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家在纺织制造方面也有竞争力。全球化的趋势和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可能使国际品牌分散到其他地区,选择更为稳定的生产基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黄东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回流中国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国纺织企业外迁东南亚、南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规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黄东日认为,美国的贸易大棒仍在中国头上挥舞,目前看这些大棒还没真正砸到承接中国企业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头上,所以出口美国的纺织品,从这些地区出口目前看还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途径。
尽管越南、孟加拉国等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上涨,但实际上,成本并不是中企投资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黄东日告诉记者,在接触大量在东南亚投资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后,中国企业家都表示,东南亚工人的熟练程度、责任心等方面,远不如中国工人,“花300美元雇一个越南工人,可能远远不及花500美元雇一个中国工人,甚至两个越南工人都不如一个中国工人好用”。